2014年9月6日、7日,由芜湖心暖花开公益联盟主办,安徽益和提供课程支持,在芜湖柏庄春暖花开居委会二楼会议室,进行了安徽志愿者组织培力营芜湖站交流培训会。本次交流培训会,可以说是七八月份两期培力营的延续和补充,是我们第一次尝试落地地市,讲师和工作人员直接进驻当地,在当地完成课程内容。本次芜湖站,我们委托芜湖心暖花开公益联盟代为招生,后勤和课程前期的招募、宣传、场地准备都由当地主办机构完成。
本次招生的对象为芜湖的志愿者核心团队成员,结合他们之前和我们提的需求,本次工作坊重点探讨各家团队目前存在的问题,尝试使用团队讨论的方式推动解决。
其次,介绍民间公益的一些特点和背景等基本知识。实际的工作坊,有5个当地的志愿者机构参加,第二天的团队讨论分为3个小组,总共约25名学员参与了工作坊学习。课程总共一天半时间,具体内容如下:
时间 |
培训主题 |
主讲人 |
培训形式 |
9月6日
14:00-15:00 |
民间公益组织的作用和价值
(重点从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来探讨民间公益的独特价值) |
张伟 |
讲座+课堂互动 |
15:10-17:00 |
民间公益的那些人那些事
(重点介绍那些不一样的公益人物和行动,感觉公益的不同实现方式) |
冯震海 |
讲座+课堂互动 |
9月7日
9:00-12:00 |
团队冲突分析和化解工具的介绍:
冲突的原因;
团队的形成过程;
团队建设的方式;
如何从冲突变为行动。
上午结束时,各个团队需要选择一个问题,一个下午讨论的协作者,一个观察者。
|
张伟 |
沙龙 |
14:00-17:00 |
各个团队现场小组演练,每家选择一个现实的冲突问题,进行团队协作演练;
分享,点评,总结,评估。 |
张伟 |
分组讨论+演示 |
培训照片:
冯震海在分享“公益圈的那些人那些事”
张伟带领大家分享团队冲突的形成和解决
团队冲突化解七个步骤
大合影
培训目标评估:
本次工作坊,目标体验上分为两个层次。
内容目标:了解一点民间公益的基本知识,比如独特的价值和行动方式;体验目标:了解团队协作,如何团队讨论问题,化解冲突,推动行动。
从大家的评估表反馈和分析,内容目标有所实现,大部分学员接收到课程内容所传达的信息,了解了民间公益组织的价值和意义,也看到很多有创意的公益案例。但有部分学员表示,内容“有距离感”,一是与期待的“志愿者基础知识”、“团队基础知识”相比较,内容较为深入;二是内容较为新颖和创意,与实际工作有差距。
体验目标来看,团队讨论、化解冲突实际演练的体验目标未完全达到,在操练中,有两个小组都只体验到“七步成诗”的第二步,无法到达“推动行动”这一步。分析原因,一是时间仓促,二是不熟悉。
经验和心得:
作为第一次尝试在当地进行培训,在课程框架上能够更多的结合到当地组织的需求和特色,也可以和当地伙伴更深入的沟通和了解。直接在当地开展课程,后勤和住宿等都极大的减少了成本,讲师可以聚焦在课程准备上,节省了精力和成本。
在小组讨论环节,鼓励小组用真实的问题进行操练,促进了课程成果转化,也提高了学员的参与度。
两个讲师的课程衔接上,还是比较合理的。关于民间公益组织基本知识的分享,张伟的部分较为沉重和理论,冯震海的部分则更多的具体案例分享,内容更为丰富和轻松一些,两者结合,中和了学员听课的情感体验。在小组讨论环节,张伟带领讨论,其他工作人员作为“观察者”也参与到小组当中,这样能对学员的反应更为了解,提高及时反馈。
反思和总结:
学员对课程的期待更多是最基础的志愿者知识,实际的课程内容对他们来说,有一点深度,尤其是“民间价值”的部分,学员反映听起来稍有难度。同时也有部分学员反映,在工作坊之前,并不了解具体的课程内容。这可能是学员觉得内容“有距离感’的最主要原因。之后的地市工作坊,当地的机构负责招募,我们还是要在课程宣传和沟通上多做工作,争取更多的贴近当地实际需求和学员水平。
后续活动:
我们将在十月份在安庆进行培力营安庆站的交流培训会,将当地伙伴机构聚集,直接在安庆进行交流和学习。讲师在课程准备前期,会更加注重和当地伙伴的沟通,注意当地的特征和需求。
报告人:王珊
安徽益和公益服务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