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01日,皖爱和心港联合举办了一次心理健康讲座,围绕情绪和压力来向大家科普心理学知识,并教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正确看待我们的情绪。
讲座开始前,李鑫老师带我们玩了一个“左右抓牢,右手快跑”的游戏,让我们大家很快熟悉了身边的伙伴,同时明白了压力往往在担心结果和预期不同时产生。但压力是不分绝对好坏的,适当压力可以让我们充满干劲,过度的压力会让我们无法适从。借这个机会,李老师告诉我们本体感觉和情绪感受是相联系的一种“主观”感受,我们的情绪本质上与客观的外界没有关系。情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,他就像是一个钟摆一样,缺少了任何一个部分都是不能正常工作的。
紧接着,李老师进一步解释了为何情绪是一种主观感受。情绪并不是一瞬间产生的,而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。同一件事,不同的人由于世界观不同、认知不同(等),对这件事的解释就不同。我们的情绪其实都是源自于我们的“解释”而非客观的事件。就比如说两个人进京赶考,在村口发现了一口棺材。一个人觉得触霉头,而另一个人解释成“升官发财”。于是两人情绪完全不同,但棺材还是那个棺材而已。
情绪只是看起来这么简单的东西吗?并不是的。情绪不仅仅给我们精神上的压力,有研究表明,负面的情绪也会给我们身体带来物理性、实质性的一些伤害。在长期负面情绪的影响下,一个人体内的激素水平也会受到影响。既然情绪给人如此大的影响,那我们更应该准确地理解我们的情绪。
这时,李老师给我们讲解了“冰山原理”。一个人的意识其实大部分都是很难被察觉到的(即使是本人),表现在外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,这就像是海中只露出尖角的巨大冰山一样。最深处是潜意识,占比最大,最外层是显意识,而调节两者之间的部分叫做前意识。情绪往往在事物与潜意识发生矛盾时产生,而前意识相当于“折中”了潜意识和社会规范之后的部分。我们产生的情绪其实是意识的必需品,可以很好的进行自我保护。
情绪虽然是我们自我意识的需要,但是情绪依然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。过度(时间、程度上)的负面情绪反而不能保护到自己。因此,学会调控我们的情绪,找到情绪的根源是我们学习的重点。
然后,李老师跟我们讲到,情绪也有“看得见的情绪”和“看不见的情绪”。我们表现在外的喜怒哀乐悲都是可以被看到的,而看不到的情绪和我们的原生家庭与成长经历有关,这种情绪往往给人十分深远的影响。
情绪也是会“传染”的。一个人的坏情绪会很容易被身边的亲近之人所察觉,从而完成这种“情绪的转移”。很多人在外工作受到委屈,回到家就和伴侣争吵,正是因为情绪被传递了。李老师建议这种情况下,我们可以“隔离”自己的情绪,来阻断负面情绪的传播(就像隔离病毒一样)。
情绪很容易传递给亲近之人,也容易被亲近之人捕获。正因如此,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亲人(伴侣、孩子、关系很好的朋友)口中认识自己的内隐情绪(他人是一面镜子)。另外,当我们因一件事情产生负面情绪时,不妨问问身边的人遇到这件事是不是会和自己一样产生相同的情绪,用此办法来检验自己是否有情绪上的问题出现。另外一个办法,我们也可以通过梦境来认识自己的内隐情绪。
临近结束,我们做了一个小测试,来检验我们的压力情况。李老师给了我们许多减轻压力和情绪的好办法。比如把枕头举过头顶扔下;通过音乐、绘画传递情绪给声音和画面;把想说的(即使很恶毒的话)写在纸上,完成情绪传递,然后撕掉(不留证据……)。
讲座最后,我们问了李老师许多问题,李老师也祝愿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,利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调控我们的压力和情绪,解决我们的问题。